有关太湖的传说数不胜数,其中有名的便是越王卧薪尝胆和吴王、范蠡与西施的故事了:
春秋末年,吴王夫差打败了越王勾践,越王被吴王困于会稽,俘至姑苏,事奉夫差。后来范蠡献计,把民间美女西施献给了吴王夫差,使他朝歌夜舞,沉缅酒色,丧失斗志。
终于使越王报仇雪恨,一举打败了吴国。“平吴霸越”之功,范蠡被封为上将军。但范蠡知道,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是封建社会的一条历史规律。勾践这个人可与之共患难。
不可与之共安乐,现在声名***,功高盖主,如不激流勇退,恐怕难以善终。从中原回来之后,范蠡就向勾践说:“君王好好努力吧!请允许我从此辞去,以后不再进入越国了。”
勾践诧异:“你现在要离我而去,这是为什么?”勾践说:“我听说,做人臣的,君忧臣劳,君辱臣死。从前君王受辱于会稽,而我之所以不死,就是为了辅佐君王成就霸业。
现在君王的事业已成,而我该接受在会稽使君受辱之罚了。”于是,范蠡悄然离开了越国。有人看见,范蠡携带着西施,驾着一叶扁舟。
出三江,泛五湖而去,杳然不知所向。后来,经营产业,家资巨万,成为富翁,世称陶朱公,寿终正寝。
其中吴越争霸战争便是发生在太湖的洞庭山。
太湖作为中国第二大的淡水湖,不光给我们留下了诸多故事传奇,还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的奇珍特产。
今天就讲一讲太湖石:
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是由石灰岩遭到长时间 侵蚀后慢慢形成的,分水石和干石两种。水石是在河湖中经水波荡涤,历久侵蚀而缓慢形成的。干石则是地质时期的石灰石在酸性红壤的历久侵蚀下而形成。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通灵剔透的太湖石,体现“皱、漏、瘦、透”之美,其色泽以白石为多,少有青黑石、黄石。尤其黄色的更为稀少,因盛产出于太湖地区而古今闻名。特别适宜布置公园,草坪,校园,庭院旅游景色等。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经典闻名的太湖石景观有:
绉云峰
“绉云峰”高2点6米,是江南三大名石之一,起初位于杭州花圃,后因故被转移,现绉云峰位于曲院风荷的江南名石苑内。绉云峰高有2.6米,削瘦、却不寒伧,正得风骨毕现。整座石峰气势直起,但姿态曲折,“一波三折”,在刚健中又透出了妩媚。绉云峰虽高,但中腰***窄处只有0.6米宽,融挺拔与灵秀于一身。石的表面布满了皱裥,如同刀劈斧削。有的人喜欢抚摸凸凹光滑的太湖石,但在这里就会被刺痛了手指。如果站远些,就会更清楚地看见这些石皱的纹理,它们是平行的,斜斜地上倾,在曲折而上的石峰表面,宛如波光水影,层层而起,一脉至顶。
瑞云峰
瑞云峰峰高5.12米,宽3.25米,厚1.3米,涡洞相套,褶皱相叠,剔透玲珑,被誉为妍巧甲于江南。为宋徽宗“花石纲”遗物。 现坐落在江苏省苏州市第十中学校园内。
瑞者,祥瑞也。有紫气东来之意。紫气腾升的山峰是题名瑞云峰的主因,使瑞云峰有灵山之意,增加几分神秘色彩。灵山之水养鲤,鲤能化龙。这块瑞云峰以透为主。
玉玲珑
中国上海 豫园 有一块镇园之宝,名曰“玉玲珑”,该石峰高约3米,宽约1.5米,厚约80厘米,重量3吨左右,具有 太湖石 的皱、漏、瘦、透之美。孔多如蜂巢,可呈现“百孔淌泉,百孔冒烟”的奇观。明代文学家 王世贞 有诗赞美:“压尽千峰耸碧空,佳名谁并玉玲珑。梵音阁下眠三日,要看缭天吐白虹。
太湖石是皇家园林的布景石材,是园林石的一种.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太湖石可谓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或形奇、或色艳、或纹美、或质佳、或玲珑剔透、灵秀飘逸;或浑穆古朴、凝重深沉,超凡脱俗,令人赏心悦目,神思悠悠。它***重复,一石一座巧构思,自然天成,是叠置假山,建造园林,美化生态,点缀环境的***选择,是一劳永逸的绿色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