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 同舟共济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特别报道
▉“防控疫情守护学生成长”系列报道之八
访谈嘉宾
马迎华: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副所长
代蕊华: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
吴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教育研究所所长
何东涛:浙江省杭州市长河高中校长
吕华: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爱都小学校长
当前,一些省份疫情防控工作出现了向好局面,下调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开始筹划、准备学校的开学工作。2月28日,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统筹做好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的通知》,要求精心谋划中小学开学工作,扎实做好高校开学准备工作。
在开学准备的过程中,怎样才能贯彻落实好教育部党组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和针对性,确保学校开学安全有序?为此,记者对相关专家和校长进行了采访。
怎样做好师生员工健康监测工作?
记者:开学前,学校应该怎样采集、了解师生的健康状况?
吴键:新冠肺炎感染、发病机制复杂,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开学前学生健康状况的信息收集,包括流行病史,有无发热、乏力、干咳及胸闷等不适症状等,做到“一人一案”。到开学,应当有14天以上的连续报告信息。重要的是,还要同时咨询到学生身边的人有无相关的感染情况。这项工作的完成,应当要求教师、学生、家长共同承担。对教职工健康信息的排查要求也是一样的。
马迎华:开学前,学校要做好健康监测与返校返岗前健康调查报备,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并向主管部门报告。学校可指定办公室或校医室(保健室)负责教职工和学生的居住旅行信息和健康信息登记,做好开学前健康排查工作,掌握全校师生员工的健康状况和行程动向,调查内容包括:自身和家属(同住人员)健康状况,近2周是否到过疫情高风险地区或有病例报告社区,以及近期是否与该地区人员有接触等。健康信息包含返校前14日每日是否出现发热(腋下温度>37.3℃),是否有咳嗽、乏力、呼吸不畅、腹泻、流涕、咳痰、结膜充血等症状,是否患有疾病以及密切接触人员是否有发热咳嗽等相关症状。排查人员也要包括学校保安、保洁、厨工等,防止带病上岗、上学,严禁教职员工带病返岗返校。
记者:开学后怎样做好师生员工的每日健康监测工作?
马迎华:开学后,要严把校门关,谢绝一切与学校教学活动、卫生防疫等工作无关的外来人员进入校园。每日对进入校园人员进行体温检测、身份确认,体温正常且符合要求方可入校。学生实行错峰有序入校,入校后进行晨检和午检,禁止家长在学校门口停留,分散人流,避免人员密集;放学时,错峰放学,由教师按照本年级放学时间护送学生到学校划定的本班级家长接送点,确保将学生安全交接给家长。所有搭乘校车的人员需测量体温正常才允许乘车。
吕华:保安部门要加强学校出入管理,严把校门关。外来人员一律禁止入内,确需入校的需经主要领导同意,车辆进行轮胎和外围消毒,人员需测量体温合格后,经消毒垫对其鞋底消毒方可进入,但不得进入教学区。另外,在校园内部加强不同功能区域或者楼层间管理,避免楼间无关人员流动,减少交叉接触。
对于校医来说,一是要及时了解师生健康及重点人员追踪随访,及时掌握了解师生健康状况,对赴湖北或者离开湖北等疫区人员或者与病例(包括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随访。二是密切监测学生的健康状态,每日两次测量体温,做好晨午检、“零报告”、“日报告”工作。三是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如发现学生中出现可疑症状,先校内隔离,同时向疫情管理人员报告,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密切接触者管理和消毒工作。
何东涛:开学后,校园要实行封闭管理,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晨午晚检”,加强因病缺勤管理,由班主任对因病缺勤学生及时追访,每日上午第一节课后把汇总情况上报年级组,由年级主任汇总后上报学校疾控负责部门干部,相关教师第一节不安排课务。教职员工相关情况由部门负责。所有情况通过信息化途径,分上午第二节和下午下班前,汇总到学校办公室,由指定人员报告学校第一责任人(行政领导)和上级部门。
怎样做好疫情防控知识技能培训?
记者:开学前后,应怎样做好师生员工的疫情防控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疫情防控能力?
代蕊华:要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和疫情防控方案,加强针对全体师生员工的疫情防控知识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个人防护与消毒等防控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训需要全员参与,在不能现场集中的情况下,可以主要以线上培训的形式进行。
开学第一课要精心准备,要做好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的宣传,进行传染病防范和安全知识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师生提高防范意识、了解防治知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各个学科教师都应结合本次疫情防控,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尤其要关注生命教育、科学教育、爱国教育、生活教育等。
马迎华:学校可以通过微信、短信、校信通、校园网等途径,对师生员工进行疫情防控工作培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及相关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等。与此同时,要持续开展健康教育,消除师生员工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营造积极防控氛围。
一是设立健康宣教课堂。由专人定期对学校内的师生员工进行个人防护与消毒等防控知识宣传和指导。通过健康教育课、微博、微信公众号、家长群、学生群等网络渠道广泛宣传,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和防控要求,做好防控,提高师生自我保护意识。指导师生员工在疫情防控期间避免到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如果外出,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去人员较为密集的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厢式电梯等必须正确佩戴医用口罩。强化个人责任,增强法治观念,依法依规开展科学防控。同时防止产生恐慌情绪,保证学校教学秩序稳定。
二是落实个人防护要求。对教职员工、学生和家长开展个人防护与消毒等防控知识宣传和指导。给学生示范正确的洗手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指导他们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衣袖遮挡口鼻。教职员工要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出现异常及时上报学校,避免带病上班;尽量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要强化风险点控制意识,做到勤洗手,勤洗澡,每天自备口罩,根据疫情发展决定是否全程佩戴口罩,远离野生动物,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咳嗽礼仪等个人文明卫生行为。清洁消毒人员要进行岗前培训并做好个人防护。
三是严格落实教职员工及学生手卫生措施。餐前、便前便后、接触垃圾后、外出归来、使用体育器材和学校电脑等公用物品后、接触动物后、触摸眼睛等“易感”部位之前、接触污染物品之后均要洗手。洗手时应当采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按照正确洗手法彻底洗净双手,也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四是积极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学校要将心理疏导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建立健全心理疏导工作机制,努力营造积极心理环境,运用多种途径面向师生和家长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师生提供个体和团体心理辅导。
吕华:疫情防护是开学前后重中之重的工作,首先要高度重视防疫工作。其次是加强培训和实操演练。学校可以邀请专业人员对教师、保安、物业等人进行校内防疫知识培训、实操演练。开学前,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线上教育时间,开发“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研究性课程,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视频、访谈等方式,了解新冠病毒危害、知晓国家疫情防控动态,让学生掌握了解疫情防控相关知识与技能,懂得保护动物、敬畏自然,学会健康生活。还可以通过网络系列大讲堂、研发疫情防控亲子课程、绘制“一日学习生活清单”等有效措施,让学生熟知一天防控流程图,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做好防护。
开学时,要在教室、校园公共空间区域张贴抗疫知识、温馨提示,做好防疫宣传。以疫情防控为主题上好开学第一课,引导学生正确掌握防控知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以疫情防控为契机,通过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综合实践、项目学习等多种形式,开展生命教育、爱国教育、生态教育等。
怎样做好校园清洁消杀工作?
记者:开学后,怎样确保师生的用餐与饮水安全?
马迎华:首先,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方可上岗,制作和售卖食品须按卫生标准流程严格执行;规范就餐流程,建议学校尽量采取分餐方式,安排师生错峰进餐或送餐到班,延长供餐时间,采取单向摆放餐椅等有效措施分流,避免人员密集;做好餐具消毒,不具备消毒条件的,要使用一次性餐具;执行食品留样制度;严格查验集中式供餐单位相关资质,送餐人员应佩戴一次性口罩和手套,体温测量合格方可入校。
其次,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餐(饮)具应当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建议学生自带餐具。餐(饮)具去残渣、清洗后,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分钟,或采用热力消毒柜等消毒方式,或采用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消毒后应当将残留消毒剂冲净。
再其次,加强对自备水源的管理防护,做好供水设施(自备水源、二次供水设施、食堂蓄水池、饮水机等)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为师生员工提供检测合格的饮用水。学校要督促配餐单位、食品原料供应商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记者:学校应该怎样做好对教室、食堂、宿舍、图书馆、厕所等场所的清洁消杀工作,同时尽量减少消毒剂挥发等对师生身体健康的影响?
马迎华:一是保持室内场所通风换气。各类生活、学习、工作场所(如教室、宿舍、图书馆、学生实验室、体育活动场所、餐厅、教师办公室、洗手间等)加强通风换气。每日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课间尽量开窗通风,也可采用机械排风。如使用空调,应当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
二是做好学习和活动场所的清洁消毒。加大每日巡查整治卫生力度,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卫生;校园公共卫生间、公用垃圾桶应每天清洁和消毒,及时清倒废弃杂物,避免蚊蝇等病媒生物滋生;还应设置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标识明显),应套有塑料袋并加盖,注意及时清理消毒。
同时,应加强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应当保持教室、宿舍、图书馆、餐厅等场所环境整洁卫生,每天定期消毒并记录。对门把手、水龙头、楼梯扶手、宿舍床围栏、室内健身器材等高频接触表面,可用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也可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排水口、排污渠要每天定时消毒。饮水机要全面消毒换滤芯后再使用。清洁消毒用具应分类存放,分区使用。
三是确保学校洗手设施运行正常。中小学校每40—45人设一个洗手盆或0.6m长盥洗槽,并备有洗手液、肥皂等,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在洗手池旁张贴7步洗手法宣传画。必要时在醒目位置放置免洗手消毒液,以备不能及时用流动水洗手时使用。餐厅、运动、实验室场所应安装充足的洗手设施。
四是科学合理使用消毒剂。疫情防控期间应合理使用消毒剂,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应避免过度消毒。此外,妥善保管消毒剂,标识明确,避免误食或灼伤。含氯消毒剂有皮肤黏膜刺激性,配置和使用时应当采取有效防护措施,请勿让学生触碰。乙醇消毒液使用应远离火源。
同时,还应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收集清运,并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定期对其进行消毒处理。
课堂教学怎样与居家学习有效衔接?
记者:开学后,学校应该怎样统筹安排,使课堂教学与“停课不停学”期间的居家学习有效衔接?
何东涛:鉴于线上授课的特点,开学回校后,教师应依据学生情况补全知识清单,建构知识网络,指导学生明晰学科知识体系,明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复学后,各备课组不急于上新课,前一两周以复习课为主,要通过思维导图等形式与学生一起梳理学科知识点,查漏补缺,补齐短板。居家线上学习是学习的一种新方式,但相对缺乏教师的监督和引导、同伴的互助和榜样,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因此,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注意力不易持久、独立性自觉性相对较弱的学生,防止出现新的学困生。
新冠肺炎疫情阴霾笼罩,不少人出现了危机性心理反应。加上长期待在家里,室内空间相对有限,学生运动量不足,生活方式很单调,同龄人交流少,家庭矛盾容易被放大甚至激化。学校在复学的前两周,要用心组织体育活动课,并通过年级视频分享会、班级班会、心理辅导课、社团学生会的社会实践成果展示等活动,释放学生内心郁积,减轻学生焦虑孤独情绪,使学生获得应对危机的技巧,促进他们成长。
吕华:开学后,教师可以通过小测试检测网上学习效果,分析测试结果,做好云课堂学习情况的汇总。要实施“零起点教学”,查漏补缺,制定分层阶梯教学计划。
一是关注“关键点”、不走“寻常路”。教学着重在起点处、生长处、认知冲突处、认知体验处、质疑问难处花时间。把握学生起点时要思考:学生已知什么、未知什么,学生想知道什么、能知道什么,学生的针对性、关键性问题有哪些,为什么有这些问题,等等。
二是关注思维发展、促进深度学习。学生在居家学习中,对各学科的学习大都存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一些学生对于单纯知识点的掌握较好,但在过程探究、思维发展上存在不足。所以,“零起点教学”应关注知识的探究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是关注分层教学,重视个体差异。在提问分层上,教师可根据学生水平设计难易不等的问题,通过分层提问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积极思考。在练习分层上,综合水平较差的学生以基础练习为主,重点掌握和夯实基础知识;水平中等的学生尝试提高性的练习;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拓展性的思考练习,培养发散性思维,全面提升核心素养。同时,要利用好学生居家学习的生生差异,发挥“同伴资源”,实行小组互助、小组评价,让不同学习水平和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开展“零起点教学”,可以采用多样教学方式:如大部分学生掌握情况较好,可将学习新课与补学巩固讲解“云课堂”同时进行,班内统一教学与课后补学同时进行;对于两极分化的班级进行同伴互助式教学,请掌握知识好的学生当小老师讲解,教师适时补充;对于班内学生掌握良莠不齐的情况,可采取分层教学;如部分学生由于疫情期间没有流量和网络,无法进行有效学习,教师应给予他们特别关注,利用晚辅导时间对他们进行补教。
怎样建立健全校园突发疫情应对机制?
记者:学校如何制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做好突发疫情应对工作?
马迎华:一是明确学校防控责任。校长是学校落实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扎实履行好学校防控传染病的“发现、报告、协助处置”的职责。应成立以校长/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学校的各级干部要成为领导小组的组员并职责明确。开学前应做好应对突发疫情的预案,建立临时隔离观察室,做好疫情防控所需的设备与物资的准备。
二是及时应对发现的疫情。对于不明原因发热、干咳、气促的师生,要督促其第一时间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并转移到预先准备好的临时隔离场所,如果是学生发生以上情况,发现后及时向学校反馈,马上通知家长并同时联系当地卫生疾控部门安排转诊;如果是教职员工,应当立即上报学校负责人,并及时按规定去定点医院就医,尽量避免乘坐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路上和医院内应当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其他更高级别的口罩)。对符合其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的师生,由卫生健康部门组织开展隔离医学观察。学校疫情报告人要对发热咳嗽师生及其密切接触者等进行专门建册跟踪,对共同生活、学习的一般接触者进行风险告知,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疑似症状时及时就医。学校环境清洁消毒要及时并增加频次,要做好停课预案和补课方案,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
三是教职员工或学生中如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应当立即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代蕊华:各校应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和当地实际情况,在已有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预案要制度明确,责任到人,并进行切实的培训和演练。要充分考虑疫情防控每项工作、每个层面、每个环节,严格落实防控制度,如疫情报告制度、师生体温检测制度、健康教育制度、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等。
疫情防控是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协调配合。除了校内各部门密切配合,全员参与之外,学校要密切与教育主管部门、辖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联系,密切与家长的沟通,积极关注学生的健康状况,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学生健康的社会氛围,一旦出现校园疫情,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吴键:开学之后,强化防控是首要工作,但是,防控工作还要立足长远,要以系统化的视角整合学校卫生和健康教育的全部。
近期而言,由于现实情况迫切需求,首先要建设的是切合学校实际的疫情监控的快速应急响应机制。要做到对疫情的实时监控,第一时间发现,就要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隔离送医。这个机制必须敏感、有效。
从中期需要看,在一定时期内,对于学校而言,重在围绕防疫的制度建设及其执行、监督机制建设。比如,要建设完善的测体温查身体、公共活动场所卫生消毒、学生错峰入校离校、师生分段分散就餐、学生课间分区分散活动、住宿学生作息安排等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围绕疫情防控的自我保护,要了解防疫知识,严格防范措施,规范卫生行为,学会和掌握防控技能,克服困难严格遵守防控纪律,等等。
从长远安全看,开学之后,要持之以恒强化学校卫生和健康教育。疫情可能是短期的、阶段性的,但是,学习基础的健康知识、掌握必要的卫生技能,对学生一生的健康至关重要,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补上学校卫生和健康教育这一课。需要强调的是,科学研究表明,个体免疫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体质健康水平的高低。因此,加强体育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中国教育报》2020年03月04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