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主旨:反对半途而废,提倡深入探索,并分析了志向、能力、物质条件及其相互关系;反对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主张探本索源,深思慎取。
游褒禅山记的中心意思
本篇以小见大,借游山说明治学的道理:一是反对半途而废,提倡深入探索,并分析了“志”(志向)、“力”(能力)、“物”(物质条件)三个条件及其相互关系;二是反对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主张探本索源,深思慎取。这两点讲的虽是治学,但却反映了王安石那种百折不回、敢于创新的改革家的思想作风。在今天仍有启发意义。
游褒禅山记介绍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更成为世人常用的名言。
该文是王安石34岁时(1054年)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褒禅山,三个月后以追忆的形式写下的。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12年后(1070年)罢相。他不顾保守派反对,积极推行新法。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与本文的观点也有相似的地方。
万方数据库论文查询2020形势与政策论文1疫情论文参考文献 上一篇: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谁 下一篇:岳阳楼记主旨句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 马诗的意思及诗意
- 岂无白衣与子同袍什么意思及原文
- 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原文及翻译
- 寡人之于国也特殊句式及原文
相关推荐
-
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三首原文及翻译
-
诗经楚辞中最唯美的句子 唯美到心碎的古风句子
-
出师表翻译及原文
-
初听不知曲中意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