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定向疫情救助机制,向受疫情影响的湖北籍学生发放临时困难补助;为身处疫情地区的学生寄送医用外科口罩;给有实际困难的学生送上网流量;为国家助学贷款学生延后还款或启动救助……连日来,各地高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推出了很多暖心措施,帮助因受疫情影响而面临生活、学习困难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温暖着学生的心,颇受舆论好评。
疫情发生后,教育系统第一时间启动响应、研究部署防控工作,推出了许多“硬核”举措,比如暂停开放校园、加强校园出入管理,严查校外培训机构举办线下培训等,以防止疫情向校园扩散,为广大师生员工筑起安全长城。这些举措守护了师生生命安全,稳定了教育系统疫情防控的大局。
而大局的底下,是鲜活的个体,是受到疫情影响而面临各种各样的实际困难的人。此时此刻,学校就应该急学生所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成为学生的坚强后盾。及时了解尤其是身处疫情严重地区学生的情况,尽最大可能为他们提供帮助。虽然仅仅是几个口罩、免费流量、一笔临时补助,但却是雪中送碳,是寒冬中一缕温暖人心的和煦阳光。
特殊时期,我们既要有“硬核”举措,以最高等级、最严密措施防控阻击疫情,守好学校防控阵地。面对各类违规行为要“正面刚”,不留情面地叫停、查处。而在另一个战场,也不能缺乏对个体的关怀。对个体的细微关怀、暖心举措,帮助学生们解决一个个具体的实际问题,何尝不具有“硬核”气质呢?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但寒冬中的个体,需要获得温暖,以抵挡严寒。只有熬过寒冬,我们才能迎来春天。希望各级各类学校,推出更多的“暖心”硬核举措,帮助更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共同迎接大疫过后的春暖花开。
(作者系中华教育新闻网记者 杨三喜)